完本小说锦绣阁陈淑娴苏子兮_锦绣阁陈淑娴苏子兮最新好看小说推荐

《锦绣阁》这部小说的主角是陈淑娴苏子兮,《锦绣阁》故事整的经典荡气回肠,属于古代言情下面是章节试读。主要讲的是:绝世美女陈家大小姐陈淑贤,与军统特工,土匪大王,共产党干部之间的爱恨仇与传奇一生。她先嫁给了地主苏家六少军统特务苏子兮,后被滩大王苏占熬抢作押寨夫人,苏子兮被镇压 ,苏占鳌抗战中被日本人打死,日本人投降后,陈淑贤嫁给共产党干部苏东信,后成为锦绣阁阁主,成为一方文化名人!她的故事也成为一方传奇!...

点击阅读全文

锦绣阁

主角陈淑娴苏子兮的古代言情《锦绣阁》,文章正在积极地连载中,小说原创作者叫做“墨香幽然”,故事无删减版本非常适合品读,文章简介如下:想到此,闫秘书不再客套,端起茶抿了一小口,捡盘子里的芝麻糖又咬了一小口,“好脆、好甜、好香的芝麻糖啊”还未咀嚼完,闫秘书不禁赞叹道。“不是吹牛,闫秘书,这正是咱家自己糖房做的,还行吧?方圆百里,红白喜事,唱戏过集会都是来咱家拉糖呢!”说起糖房,大奶奶喜形于色,非常的骄傲。满眼都是光!10月初九的早晨...

热门章节免费阅读

陈家庄的人们,这几日莫名的骚燥起来,按规矩耀辉停灵需要七日方可出殡,因慧智法师看了7天后的日子不好,耀宗出殡的日子就延后两日,到了十月初九,陈家庄陈举人家里的红白喜事,无论远近,大家都来随点薄仪,各家或男或女都会出一个人来帮忙,名义上为招待帮忙的人,其实全村老幼妇孺 基本都熄了锅灶,整日在陈举人家的北院坐流水席,席间人声鼎沸,不过是赞扬赵村赵老四的厨艺不错,四碟子八碗,样样可口,尤其,红烧黄河大鲤鱼和贵妃鸡,都是绝活,再无人能做出这般口味的。说完赵老四的厨艺,就会夸法云寺的和尚们经文念的有多流畅,那节奏,韵律,也是特别的神秘庄严。年轻壮年后生则是划拳猜令,偶尔念叨几句昨晚蒲剧名角演的穆桂英如何的飒爽英姿,那身段,眼眉,任谁都不能不喜欢啊!虽然是白事,但耀辉回来的是骨灰,大家并未见着尸体,加上耀辉几年不在村里,来往的人也渐渐隔膜淡然,又没个婆娘,所以也没有着实哭的孝子孝女。整个丧事并无多少悲伤的气氛,尤其是村里不懂事的孩子们,只把这当成了一场热闹,好吃好喝,晚上还有戏看,所以,一堆一伙的欢声笑语。耀宗回到北院的时候,看到一群孩子们嬉笑打闹的在疯,不禁皱了皱眉头,骂了句:这是埋人来了,还是闹社火来了,都叽叽喳喳啥呢?他骂他的,孩子们自是照样疯闹,听见的几个大人,有一两个,跑去拽拽自己的孩子,大多还是任着他们玩成一堆!耀宗顾不上多想这些,心里盘算,祭奠大会怎么安排,谁该坐什么位置?都请那些人在台上,议程还要注意些什么?来客吃住、安顿谁来支应? 晚间耀宗专门到南院给大奶奶回复到县里的经过,大奶奶听后颔首说到:他叔,趁着县长关心,我有一宗心事,不知该不该给县长提提?你回来在北院也看到了,满村的傻小子只知道打闹,也没个礼数规矩,你看能不能把老二的抚恤金在村上办个学堂,挂上耀辉的名字,算是他叔给后人办了点事情,一则解决了村里大人们照看孩子的麻烦,最要紧是要受教育呢,不然几代人翻不了身,你看看行不?“嫂子,你真是女中豪杰,我是有这心思,不敢言传,怕说我用烈士的钱给撑面子,你定下这事了,应该么没嘛达,又不让政府出钱,想来顺水人情,白县长一定支持,我算是见识了,人家白县长那真是人精,满身的心眼子另外,掌柜的(陈举人)想把你家二小子过继给老二,都养在南院,算是耀辉有后,那支没断了香火,不知道你肯是是不肯?好嫂子呢,这是好事情啊我从小在南院长大的,自然是跟着享了福了,不是我举人叔招呼我,我哪能念起书,娶上媳妇呢?没媳妇哪来的老二,人要知恩图报的,这亲亲的血脉,给他耀辉叔顶个名,能在南院享福,那也算是他前生的造化,我没嘛达,回去我给月神的说一声,人家心眼小,眼窝子浅,别让她以后有啥话说那明天祖祠族人都在的时候,可就定下了?行,这娃是啥命些?这过继给耀辉,不是白白拣了份家业?嫂子,你不会说是我图老二那份子吧?‘怎么会呢?’我是觉得南院缺人丁,万一老三以后没有个儿子,还靠他顶门立户呢?再大的家业,没人守有啥用?你别多心,闲话也少往耳朵里进”耀宗的精明,就在于此,本是有心想把自家儿子过继给大奶奶的,千想万想也没想到这是顶了二门的儿子,以后置地,盖房,娶媳妇的事情一下子找到下家了!心里愿意,但面上还要把自己摘干净,知恩图报的君子样!让大奶奶都觉得,耀宗真是懂礼数,有情谊! 在出殡的的前一天,族里的男女老幼,都集中在了祠堂大殿和院子里,整九点时候,乐人班子和锣鼓家伙,先敲打了几首拿手的哀乐,紧接着,陈敬亭站在大殿的桌子上高声宣布:陈氏六代孙陈耀辉,为国捐躯,全族公祭仪式开始乐人班子和锣鼓队,拿出架势尽力渲染着悲凉和凄哀的曲调,乐声一起,大奶奶全部的悲从心生,带头嚎哭起来,想到不到几年功夫,陈家没了两个儿子,自己早早守寡,大奶奶止不住的嚎啕大哭,像真是想把这几年的心酸委屈都倒个干净!耀宗家的媳妇也跟着哭天抹泪哭起来,近支的族人也都湿了眼,回想起耀辉的可爱与帮助他们的往事来!大奶奶这哭的伤心,族长老婆走过去,一把扶起,“他大嫂,别伤心了,人走也走了,的(di)当自己的身子要紧”哭声渐弱的时候,陈敬亭开始第二个议程:公祭祭文陈氏子孙,名耀辉,字秉义,生光绪十年,卒民国5(公元1917年)年,生逢乱世,享年26,自幼聪慧好学,勤奋上进,侠义肝胆,16成党员,积极反帝,践行“三民”,于内孝顺父母,于外乐于助人,反帝制,抗军阀,倡“三民”,弃文从武,南下从军,投身革命,凭英勇仗义,衔拜上尉,身先士卒,奋勇拼杀,不幸于夺城之战中厄难,陈族痛失英才,全族为之哀悲,奉祖先制,全族公祭,以倡导我族子弟,秉持仁义礼智信,克己复礼之儒家道德伦常,德祐我族,康泰平和,幸福永续.。为续英烈其根,使其不失血脉之续,经族内动议,将陈耀宗之二子陈岫岩过继于其名下,以供凭吊香火不断,以倡英雄精神永续长存。另耀辉嫂夫人陈姚氏,寡居数年,上孝敬公婆,下悌爱兄弟,勤俭持家,乃是我族好儿媳楷模,为使其老有所养,安享天伦,族内议定将其三弟之女陈淑贤过继于陈姚氏,以彰扬其温厚贤良之德!祖祠自上朝乾隆年至今,已越百年之久,陈家靠先人庇佑,百年来,历劫渡波,得以荣昌,全赖先人之厚德庇佑,为告慰祖先亡魂,安顿耀辉英灵,今借族群公祭之日,安放耀辉牌位,望耀辉在天之灵,佑我族群子弟,修德律己,为家、为乡、为国再出英模!陈敬亭半文半白的祭文念毕,陈耀宗代替儿子奉上牌位,安置了贡桌,贡品一应物事,然后,按辈分,低耀辉一辈的都过来在牌位前磕了头,同辈的的也都致了礼,礼毕后,又请法云寺的师傅们颂了一遍经文,这才算是把祠堂的礼仪进行完毕。耀宗正在领着伙计们收拾祠堂的时候,安安跑过来道:叔,县里闫秘书到了南院,大奶奶正陪着说话呢,打发我来请你回去说话呢。耀宗把收拾的事务交代给炳坤:叔,不用你动手,你给咱安排伙计们把祠堂收拾利索,怕是明天县长还要来呢。说着转身随安安往南院回来!走进南院大门的时候,就听见闫秘书在大声赞扬着大奶奶:夫人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,眼光远大,能把烈士抚恤金拿出来办学,这可不是一般的妇女想出来的主意啊”耀宗踏进书房门的时候,闫秘书正说的满面红光,也不知是办学的事情令他兴奋,还是面对这么一个风韵卓然,明理果断的大奶奶,有点兴奋,总之,一改平日斯文,冷傲的面相。“耀宗回来了?闫秘书微笑着向耀宗打着招呼,我来是给你送稿子的,你熟悉一下,这是县长亲自看了的,你熟悉一下,别念错了出洋相,另外,县长还特别交代我,准备把村公所的主任让你当了,觉得你们陈家一则是大户,村民尊敬,一则你这人一看就是会来事的,也有点文化底子,不知道你愿不愿意为乡邻们服务啊?是有薪水的啊,还可以少交公粮和税捐的我说咋昨晚咋睡都睡不好呢?许是我兄弟保佑他这没本事的哥,要不是他这事情,我咋能见着县长大人呢?”耀宗满脸喜悦地应承着,“闫秘书,我这也没啥能耐,就是个操心的把式,担心这啥主任的干不了啊?”耀宗的精明就在此,心里巴不得当这官,嘴上还要谦虚,这是打小在举人家学到的习惯,再怎样,都要低调,谦虚,把自己往低的看.这样的品质和个性,在温和年月让他风光和受用,但在后来的战乱岁月,却也令他走上歧途!“没啥难干的,就是替政府收收公粮,村里的家常理短,给断断官司,让乡亲矛盾不出村,都给公道办了要说是这,我还可以试试,自古种地交粮,这不算啥难事情,我们陈家庄也未出过不纳粮的刁民,至于家长里短,什么兄弟分家,公婆矛盾,这些也都是乡亲族人给面子,也处理过,处理后也没不好的名声,没人说不公道,那我就谢过闫秘书了靠你栽培先不谢我,最该谢的是嫂夫人,这么大的事,你也不事先跟我招呼呢?闫秘书,您别误会了耀宗,他从县里回来我才提起办学堂的事情,他原本不知道的,以我兄弟的厚道老实人品,要知道早就给您念叨了,等不到这会的”大奶奶插嘴赶忙圆场道。“那我赶紧就回,明天也把县上的督学也请上,都是给他们帮忙的,办学是他们的本分,不能让白县长给他把啥事都弄好,政府白养他们了?也是,也是,虽然咱是私费办学,也得有公家撑腰和支持啊”大奶奶接话说到。耀宗接着说到:闫秘书,不急着一时半会的,吃了饭回,洋车不骑了,让安安套上轿车快马送你回城大奶奶马上吩咐丫鬟秀兰:快给老爷的灶上打招呼去,贵客一会用饭,到北院把赵四师傅喊来,给闫秘书单做几个菜,告诉赵四,闫秘书吃的多,大奶奶赏的就多,让他自己看着弄 “嫂子,你忙忙的看我来还骚扰扰你了”闫秘书客气着,心里想能有这漂亮娘子陪着吃顿饭,也不冤枉下乡跑这趟,蹬洋车,蹬的屁股蛋子这会还疼呢。县长的汽车,虽然偶尔能送一下他,但不巧今天车派去给县长老丈人送秋螃蟹了,只好自己登了洋车来,要是明天的公祭大会没开好,那县长还不把他这秘书给换了?他还正盘算,看这白县长温厚,伺候好了,以后给安置个好差事,说到底,秘书是面上风光,倒地是伺候主子的角色。想到此,闫秘书不再客套,端起茶抿了一小口,捡盘子里的芝麻糖又咬了一小口,“好脆、好甜、好香的芝麻糖啊”还未咀嚼完,闫秘书不禁赞叹道。“不是吹牛,闫秘书,这正是咱家自己糖房做的,还行吧?方圆百里,红白喜事,唱戏过集会都是来咱家拉糖呢!”说起糖房,大奶奶喜形于色,非常的骄傲。满眼都是光!10月初九的早晨,深秋的河东已经微凉,大奶奶早已领着几个丫鬟把戏台子上安置的桌椅板凳检查了再三,看看有没有松了的卯撬,看看死角有没有没打扫干净的地方,再看看戏台下摆放的凳子整不整齐,这么来来回回的,跑上跑下的,竟然额头渗出些微汗,平时白皙的脸上也泛出点红晕来!自昨天宣布收养了女儿之后,大奶奶的精气神明显不一样了,今天比平日更是早起了一个时辰,天没亮就进西房看了坐月子的三媳妇,并问了身子情况,看看要不要再买点滋补的东西“姐啊,可不用了,你看看我这月子里胖的难看的,你是啥贵检啥给我往回买,比亲姐还好啊,别费心了.”三少奶奶说着,一边看向端详姑娘的大奶奶,那眼里全是疼爱的温柔,看孩子动了一下嘴角,惊讶的说:她三娘,你看这姑娘长大,保准比你还好看呢!这两天有个人样了,我也细端详了,怕是随老三长相多点,至少那鼻子高挺的像她爹,脸型瓜子长脸,也像他爹,我脸圆,眼睛也没人家的大,他重眉格眼的,年轻时候就俊着呢!三少奶奶说完,不由得娇羞补了一句:我娘家爹说,主要是老三书念的好,举人家风厚道,我才原嫁过来的,我可不是图他帅,也不是图他家的钱,你知道,我娘家在西安城也是做买卖的,这庄稼户就是地多点,哪能比得了经商的呢?,我嫁过来也几年了,那时候还小,才十六过得门,姐姐没有给我摆过一次架子,没让我遭受过一点罪,别人家妯娌都是互相说不好呢,可要我说姐姐一句不好,那断然做不到,我不是虚情叫你叫姐的,一则是过门小,叫惯嘴了,一则是心里真跟你亲,要不然,我头首女儿咋舍得给你养呢?我是真心喜欢姐姐,觉得可亲可敬,觉得闺女跟你,比跟我会更有本事,所以,心里愿意着呢,等过了百天,你就寻下个奶妈子,抱你屋里去,老三今年书念完也该回来了,我再给咱生个小子,南院缺人呢!三少奶奶细声慢气的说完,大奶奶的眼泪就止不住的留下来,感念这媳妇的朴实与厚道,也是福分,今生碰到这么好的妯娌和妹妹。在河东的媳妇婆娘们心里,给公婆家传宗接代,那是女人的本分,要是没生下个小子娃,走到巷里都不好意思扬头!大奶奶,抹了一把泪,临出门又叮咛了一句,有啥是都让丫鬟告我啊,我怕一大家子事多,把你月子没打里周到,那可成了陈家的罪人了!大少奶奶一边想着早上看女儿的事情,一边想着县长来家咋招呼呢?还未到南院门口,就听见村口方向传来一阵突突声响,眨眼间,就见一辆黑色的汽车停在了院门口,不一会,又跟着几辆不一样式的汽车来。这时候,耀宗已经率人迎出来了,车停稳,闫秘书跑下车,开了后座的门,白彦鹤才走下轿车,耀宗赶紧上前,把旁边的伙计扒拉一下,就把白县长往大门领,白县长摆了摆手,说到:举人老爷在那里住,我得进去见见,尊师重教是古理,白某不敢偏废,“小闫,把我带的书拿上,咱见过举人老爷去吧?耀宗到:就是这个院,我叔听说县长驾到,天不明就起来了,等着县长呢,您快里面请”全县前朝现在在世的举人也就只剩下陈举人了,与其他举人不同的是,陈举人是著过好几本子书的,在省里文林阁也是有名字的文化名人,算是知名绅士,白县长来拜见陈举人,本就带着极高的尊师重教的师范作用,同时也是做给陈举人在省城的几个学生看,那几个可都是的省厅的大员,如能借着陈举人这层身份,以后开会见了,也能博个好感和面子,说不准,还给升官铺了条路子!来时他是打听了的,老举人在儒学经典方面研究颇深,传统但不守旧,思想通达,影响力还是蛮大的,他嘴上说几句好话,怕是太原城里也能听见!于是,昨天专门着人带来阎锡山总督主持编撰的书过来,也想以书中的话题做个由头,说说自己治理一方的观念,看看能不能博得老先生的一居赞,心里头,白彦鹤还是挺佩服阎锡山的,在他这几年的治理下,山西并无受太多兵乱影响,倒是老百姓安居乐业,小日子还算舒坦。白县长进了南院头道门,就已看到二道门口站着须发皆白的陈举人,依然长袍马褂的打扮,瘦长脸,并无许多褶皱,80多的年纪,看上去也就70出头,精气神都很健硕,眼睛明亮,透着温和与谦恭,尤其是那两道长寿眉特别显得慈祥,满身的书卷气,那是常年读书养下的,光这份面相,就让白彦鹤汗颜,心底里,白彦鹤也是把自己当读书人的,但看到陈举人的时候,才知道,什么样子才是读书人修来的样子了!这举人迎他的地方着实讲究,既不出大门迎他,显得攀附权贵,也不清傲坐在上房等候,而是静而不语,站在二门恭迎,这份修为心性,怕是一般人不能及的,读书人的知礼,诚恳,谦恭和风骨全在这一瞬了,白彦鹤细思量之下,觉得确实这老汉非同凡响,难怪入了文林阁!举人看到个瘦高精干的中年人满脸笑的朝他走来,知道来的就是县长,缓缓抱起双手,作了个礼,白县长急走两步上前,弯下腰施礼,嘴里说道:“早该来拜见先生,上任来闫长官抓的严,俗务繁杂,不得静心来拜见先生,还请先生体谅!为父母官的,多是不易,老朽一介儒生,终生于国于民皆无所成,岂敢劳动父母官来见?再说,我是先朝封的举人,现在也做不得数了”这番话一出口,可把白彦鹤给为难住了,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接口!缓了下神:”先生乃河东大儒,名扬遐迩,早有所闻,白某根子上还算读书人,自是知道尊师重教的道理,陈家耀辉,跟随总理“护法”起事,维护共和,也算是为国现身,我更应来安抚慰问,更应祭奠弘扬英烈精神,教化子弟,这都是分内的事务,还望先生体谅!这一席话,把来意和想法,说的透彻冠冕,举人老爷,就少了点烦躁见官的心绪,多了分对后进晚辈的关爱。“请县长大人进来用茶吧,”说着自顾自的先转身往书房走去。白彦鹤,紧跟着,低头进了书房,满屋子三面墙上都是顶到棚顶的书架子,堆满了各式样的书籍红木的八仙桌擦透着亮光,太师圈椅下铺着厚绒绒的羊毛地毯,门旁的茶几上一盆吊篮,油绿茂盛,正开着的细小白花甚是清丽雅致,南墙窗户下一条长书案,宣纸上的字墨迹尚未干透,还散着墨香味儿,四个遒劲的楷书大字:雅气和晖,笔力劲道,笔画拙朴,没有丝毫华而不实的渲染和飞白,每笔,每划都没有急运笔的痕迹,显得自在平和,端庄凝重!白彦鹤看完这字,很是佩服,几天时间,老人竟能从丧子之痛中恢复平静,实是难得的修为,这不是对世事的达观和通透,一般人万万做不到啊! “先生,我本是想来安慰几句您的,看完你的字,我属于多虑了,先生已参透生死,无需小辈多言了耀辉为国尽忠,自是读书人的本分,也是活了一世的应有之义,没什么好伤痛的,我想得开,他没丢陈家的脸面,我有这么个儿子,算是我个造化,这几年自没了皇上,各路英雄都争先恐后争天下,争地盘,倒地谁是真龙天子,那自然是看谁疼惜百姓,我虽然多读的是旧书,但信一点,把民放在天的位置就顺应天理了“你们的总理护法是护民呢,不是护那个皇上的”我是先朝人,不能讲先朝的坏话,但我知道我儿做的事是对的,你这官能这么重视他得死,说明你心里明大理,不糊涂!” “耀辉当不起别人的楷模,但你把这事整高了,整到教化青年这意思上,我是支持的,但你们把这事别整岔劈了,他的榜样不是勇敢的打打杀杀,他是明大义,明大理,知道为谁在卖命,这点是我最敬佩我儿的地方!”这几句话说完,白彦鹤立即坐立不安起来,他的发言稿思虑再三,也没悟道这层意思上来,老先生最后的话真是醍醐灌顶,“命是卖给谁的,这才是最要给到青年的教育啊!” “老先生,受教了,你短短一席话,胜白某枉读数年书啊,说实话,我没想到这层意思上来!“还在尽忠报国的思维里打转转,啥是对国尽忠还是没明白透彻,先生一语令我通透了,我就不再骚扰你了,改日专门来向您讨教!”白彦鹤原本准备的几个问题,根本没敢提出来,就赶紧准备起身,也决意把讲话主旨改到”为民请命”这四个字上来!顺带把闫长官的六政三事联系起来讲讲,今天这活动可是要见报纸的,这话讲不到一个高度,那就显得自己水平不行了!到达会场的时候,正是艳阳高照,戏台下已经黑丫丫坐满了人,有本村的,也有其他村里乡公所动员来的青年,但大部分人来的心思是好奇,好奇看看这父母官倒地长啥样子?白彦鹤在主位坐定后,闫秘书就通过洋喇叭大声宣布起来:为国护法英雄陈耀辉烈士公祭大会正式开始:请白县长讲话:随县长一同坐车来的几位先鼓起掌来,耀宗安排坐在前排的几个后生也跟着热情的鼓掌,“乡亲们,我是白彦鹤,咱临晋县的县长,老戏里的7品芝麻官,我主持咱陈耀辉烈士的公祭,就是想要讲清这三句话:第一,为什么要公祭陈耀辉?第二,拿什么祭奠英烈?第三:怎么样把英烈精神弘扬出去,传承下去! 接下来林林总总的,白彦鹤讲了一堆大道理,和百姓从戏文里熟悉的英雄人物,从关公,讲到岳飞,讲到薛仁贵,总之时旁征博引,最后都落脚到为民的事上来,尤其,把阎锡山的六政三事讲的深入浅出,,并把大奶奶准备办学堂的事情,也联系起来讲的意义非凡,把大奶奶重视教育,开化民智的事情好好渲染了一番,听得台下的百姓们心情激荡,群情汹涌,都觉得遇到了好官好政府,这与前朝一比,那是完全不同啊,不得不服,白,家里有子弟还未尚学堂的,都在下边开始议论学堂会建在哪里,啥时候子弟可以开学了.白彦鹤确实是个当官的好胚子,光是这好口才,就非同寻常! 白彦鹤讲完后,耀宗上台,大致讲了陈耀辉的生平,和从军前在家乡做了哪些为乡亲为百姓办的几宗故事,讲到动情处,声泪俱下,把与耀宗的亲情,敬佩耀辉的地方,以及如何学习耀辉打算为民出头办事的态度讲的明明白白,而且十分诚恳,细致,在竖起耀辉的同时,耀宗的形象立马光鲜亮丽起来,一个有情有义,热情仗义的耀宗立马呈现出来。连白彦鹤都觉得这小伙算是选对了,只做个村公所的主任都屈才了,心里盘算趁机会还得给这小子往上拔拔,说不准是个给自己抬轿的好手呢! 在晌午饭来临前,公祭大会才在乐人班子的悲凉音调里落下帷幕,出殡的的队伍已经安排好,直接从会场出发,一路上撒纸钱,打纸帆,举花圈的排满了整条街道,大奶奶在棺木落土的那刻再次大放悲声,他知道那个热情的,有点腼腆,亲她敬她得小兄弟,永远就见不着了,满脑子都是耀辉在世时的摸样,那样惹人亲的兄弟啊!

小说《锦绣阁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

点击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