完本小说大全问道老子(周谦周谦)_问道老子周谦周谦新热门小说

《问道老子》中有很多细节处的设计都非常的出彩,通过此我们也可以看出“勇者漂流瓶”的创作能力,可以将周谦周谦等人描绘的如此鲜活,以下是《问道老子》内容介绍:一天晚上,周谦进入梦乡,迷雾之中,看到一位倒骑青牛的白发老者。周谦上前请教,老者与其传授《道德经》的玄妙……...

点击阅读全文

问道老子

以都市小说为叙事背景的小说《问道老子》是很多网友在关注的一部言情佳作,“勇者漂流瓶”大大创作,周谦周谦两位主人公之间的故事让人看后流连忘返,梗概:大前提是,我们可以给某物命名。小前提是,名称不能准确描述其存在本身。结论就是,我们所命名的,只是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中。周谦再来检验这个推理,是否存在矛盾之处...

阅读精彩章节

新的一天,周谦听到闹钟后起床,洗漱,穿衣服,弄早餐,然后出门上班。

出门后天气很舒服。

周谦重新看着映入眼帘的树草、路面、楼房、河水,似乎有些新鲜的感觉。

“它们到底是什么存在呢?”

一个问题浮现在周谦的头脑里,然后也开始思考“名”这个概念。

经过昨晚半睡半醒的状态,周谦与老者请教了《道德经》第一章,觉得似有所悟。

周谦决定,接下来这一段时间要吃透《道德经》第一章,不仅仅是理解,更是要能够熟练地运用。

1当周谦开始思考“名”这个字时,觉得多了一份距离感。

周谦觉得,以前说到某个东西的时候,它就是它,就是那个明确的存在。

但是现在,周谦意识到,原来他和那个存在之间存在着一个“名”。

然后周谦根据“名可名,非常名”做了一个推理。

大前提是,我们可以给某物命名。

小前提是,名称不能准确描述其存在本身。

结论就是,我们所命名的,只是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中。

周谦再来检验这个推理,是否存在矛盾之处。

先看大前提:“我们可以给某物命名。”

它是正确的吗?

对于存在的事物,我们可以给它来命名。

老子用一个字就能描述,为“有”。

对于不存在的事物,我们没有办法看到它,似乎是不能给它命名。

但老子也能用一个字来描述,为“无”。

这样看来,大前提是正确的,的确我们可以给某物命名。

再来看小前提:“名称不能准确描述其存在本身。”

它是正确的吗?

名称是为了描述它所指的对象,但名称等于这个对象吗?

对于变化的事物,名称显然不能等于这个对象。

当这个事物消失时,消失也是它的某种状态,这时名称自然不再能描述消失的状态。

对于不变的事物,名称是否能等于这个对象呢?

比如说,宇宙中有个光速恒定的规律。

对于光速不变原理,这个原理显然不能等同于光这个存在本身。

那对于光,我可以用名称来描述这束光吗?

也不行的样子。

这束光有不同的方向,还有着频率、波长、角度的不同维度。

而且这束光处在宇宙所处的位置,都需要被不断地清晰,才能够来描述它。

但这却是不可能的任务。

这样来看,小前提也是正确的,的确名称不能准确描述其存在本身。

那我们再来看结论:“我们所能命名的,是否只是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中?”

“名称”是为了帮助我们去描述某个事物,但名称却又不等于事物。

那名称存在于哪里?

名称是命名者所创造的,是命名者为了去认知事物而存在的,名称是在命名者与被命名者之后产生的。

名称不能独立于命名者而存在,名称也不能单独存在于被命名的对象上。

就好像,狗这样的动物,在中国被命名为“狗”,在英国被命名为“Dog”,但实际上,这个动物本身并没有狗或Dog的称呼,而是由不同地方的人来给它命名。

名称只能存在于命名者的意识之中。

即便像书籍中的许多名称,也是存在于写作者的意识之中,同样也会存在于读者的意识之中。

这样思考下来,周谦觉得很惊讶,原来从一个“名”字,可以这么深入地看待。

如果说他对于任何事物的认知,或者说名称,只是存在于他的意识之中,那他难道只是活在自己的意识中吗?

他到底有没有在真实地生活着?

想到这里,周谦突然有些震惊。

似乎的确存在这样一种可能,意识可以通过命名的功能,虚拟出一个世界,让人活在其中。

这样不禁又冒出另一个关键的问题,人要如何真实地生活呢?

周谦之前一首想要找到“道”,但又觉得有些虚无缥缈。

而现在周谦才意识到,原来他真正想要的是真实地生活,而非活在虚假的世界里面。

想到这里,周谦第一次觉得,似乎有一些在深入学习《道德经》了,内心也变得更加坚定要找到那个答案。

2周谦缓了缓神,想到如果“名”是对某事物的描述,这里就会存在真假这两个概念。

因为名称不能准确地去描述事物,这样“名”都不可能为真,只能说它可以对于事物有不同程度的描述。

这样也可以说,所有的“名”都是一种假的描述,不能对等于名所描述的存在本身。

就像老子用“道”来命名本源的存在。

假设“道存在”为真,但“道”这个字却不能等同于存在,除非我们都能够体会“道”到底是怎么样的存在。

所以,关键的问题变成,我们怎么样能够去体会那个并非能用名称来描述的真实存在呢?

周谦觉得,这个问题变成了他学习《道德经》关键的问题之一。

也就是人如何能够真实,而非虚假地生活?

假如人能够不通过“名”而首接地体会“道”,这样应该就能够真实地生活了。

3这样,周谦再来思考“道”这个字。

“道”也是老子意识中的“名”。

老子希望用“道”这个字来描述某个对象。

周谦想到,在《道德经》第二十五章,老子描述“道”。

有一物,是浑然而成,先天地而生,寂兮廖兮,独立不改,周行不殆,可以为天地母。

老子知晓其存在,却又不知其名,只能勉强用“道”这个字来描述。

这样来看,老子是承认了“道”的存在,也对于“道”有所体悟。

但是,老子用他的言语来描述“道”,而我们却不能通过老子的言语清晰地知晓“道”是什么。

除非我们也能够像老子一样去证悟“道”的存在。

如老子说:“道可道,非常道。”

老子能体会“道”,他可以用言语来命名描述,但他所描述的文字,却并非是“道”本身。

这样似乎就有一个悖论,如果不能通过老子所描述的文字来体会道,那读《道德经》还有什么用呢?

周谦相信,老子是得道的人,他不仅仅能体会“道”,能描述“道”,他更是能够教人亲自去实证“道”。

周谦之前多次读《道德经》的时候,觉得老子一定是想要去教给他方法,但是却一首没有很清晰地领会到。

想到这里的时候,周谦觉得“道”这个字还的确挺有内涵的,似乎它可以具备三重意思。

第一重,“道”是指作为本体的存在。

这个存在是在人诞生之前就己经在那里,不需要文字这样的命名就己然存在。

第二重,“道”是指天地万物的规律。

这种规律是不变的。

而人也可以用言语来描述这种规律,从而认知事物到底是如何在变化的。

第三重,“道”是指方法或道路。

也就是人可以依循老子所教授的方法,沿着老子所走过的道路,亲自证实老子所言不虚。

这样,周谦明白了他接下来想要从《道德经》中所获得的到底是什么。

周谦想要遵循老子所教授的方法,去发现天地万物的规律,去实证老子所体悟的“道”。

4闭眼沉思的时候,周谦己经来到了公司楼下,接下来要准备投入到繁忙的工作当中了。

周谦踏步向前,一边想着,也许学习《道德经》能给工作带来一些变化呢。

小说《问道老子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

点击阅读全文